中秋感怀 | 月圆人未满:珍惜眼前所有 Mans International
06 October

中秋感怀 | 月圆人未满:珍惜眼前所有

又是一年中秋。有创业者朋友问我,这一年忙着赶项目、对接资源,到了中秋,心里头最真切的感受是什么?我想起六个字 —— 珍惜眼前所有。这不是旁人灌的鸡汤,是这些年我攥着遗憾,慢慢品出的真心话。 一、那年暑假:晒暖的阳光里,藏着最后的永别 上大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,外婆特意来看我。午后的阳光像温润的琥珀,把屋子映得通透。我们并排躺在床上,她忽然侧过身,轻声说:“要不,我送你去大学报到吧?”我那时心里装着的是远方和未来。我婉拒了,怕她年迈,经不起舟车劳顿,信誓旦旦地说,等一切安顿好就接她去玩。她笑了笑,没再坚持,阳光在她花白的发丝上流淌。 那时我不知道,有些约定,是没有“以后”的。那个午后,连同阳光的暖意和她的轻声细语,被我典藏在心底,如今想来,才明白那已是最后的、完整的告别。 二、没拍的合照,成了此生的遗憾 在异国他乡,我遇到一位如父如友的导师。在我人生最晦暗的谷底,他带我去做义工。在那里,我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,原来我微弱的光,也能照亮他人一隅。那时的我没有信心,他总是说,他已看见我如鲜花般绽放,像个小太阳一样温暖周围。 导师因腰伤不能久坐,我们的谈话总在散步中完成。那条走了无数遍的林荫道,见证了他不疾不徐的教诲。后来我开始创业,他却身患重病,怕扰我心思,选择了沉默。待我出差回来赶到病床前,他一米九的身躯,已薄如一片风中的叶子。那时的导师已无力转头,我必须站到床尾,他才能看到我。 可惜相识十数年,我们竟没有一张合影。不是我没化妆,便是忘了带手机,总以为来日方长。此刻想起,才惊觉“古人不见今时月”,我与他的缘分,永远定格在了那些散步里,成了此生一大憾事。 三、毛孩子的守护,藏在细节里 你家里,可曾有过一个毛孩子? 我的毛孩子,永远是我的开心果。每次我与父母视频,她总要奋力挤进镜头,湿漉漉的鼻子几乎要贴上屏幕,固执地要与我比谁的脸更大。 每次出门散步,它总不自觉地走在靠近马路的那一侧。我要是想换边,它就会用身子轻轻蹭我,把我往里面推,要护着我。她小爪子踩在地上哒哒响,偶尔还回头看我一眼 —— 那眼神里,好像怕我走丢。 无论我带着哪种心情回家,她都在那里——用毫无保留的欢欣,或沉默温暖的陪伴,将我的一切情绪妥帖安放。她用短短一生,教会我何为纯粹的爱与守护。 四、且行且珍惜 你呢?在这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时刻,心头是否也浮现出某个人、某段未说的话、某件未完成的事? 生活或许有奔波,有忙碌,有解不完的难题,可总有一些东西,值得我们停下来好好珍惜。我母亲最爱看云卷云舒,父亲独爱绿意盎然的草地。你看,让我们心头一软的,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,而是这些具体而微小的存在。 “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千年如水逝去,我们与古人看到的,是同一轮明月,所经历的,也无非是悲欢离合。即便有时感到一无所有,我们至少还有自己,拥有感知这月华如水的能力。 那么,便不再多言。只愿我们,都能在这奔流不息的时光里,学会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当下,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往后的日子,我们一起淡定从容地生活! 视频版

比 “加油” 更重要:抑郁症患者家属必知的三个被忽略的真相 Mans International
24 July

比 “加油” 更重要:抑郁症患者家属必知的三个被忽略的真相

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变化大到让人心疼的人?我有个朋友,曾经是圈里的『小太阳』周末探店打卡,工作日晚上学唱歌,练跳舞,到各地旅行,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热忱。 直到半年前的一个活动,她来办理退款。那天她站在我对面,眼神空洞得像蒙了层灰,和从前那个神采飞扬的模样判若两人。后来才知道,她女儿的抑郁症加重了,这大半年,她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,几近崩溃。 如果你也是抑郁症患者的家属,或许能懂那种无力。今天想分享三个最容易被抑郁症患者家属忽略的真相: 一、“想开点” 救不了 TA,这不是你的错 朋友刚知道女儿生病时,做过很多现在想来 “徒劳” 的努力。她觉得 “行动能打败情绪”,特意规划了三亚的旅行,想着阳光沙滩总能让女儿开心起来。 结果呢?到了三亚,孩子把自己反锁在酒店房间,一天没出来。她坐在海边的礁石上,眼泪混着海水,默默抽泣。 《三联周刊》曾经报道过一位抑郁症的男朋友的亲身经历,我把链接放在这里,供您参考。陪伴女友治疗抑郁症近3年后,我们还是分手了-三联生活网 一位男友得知女友患抑郁症后,查遍了 “抗抑郁指南”,坚信 “运动和晒太阳能治愈一切”。他从一开始的 “求着出门”,到后来的 “命令下楼”,直到某天女友突然捂着脸大哭,他才发现 —— 那些他以为 “有益” 的事,对她而言竟是翻不过去的高山。 有位精神科医生的比喻很贴切:“你不会跟哮喘病人说‘别喘气’,对吧?” 抑郁症同样是大脑的生理病变 —— 就像免疫系统出问题会感冒,神经递质失衡也会让情绪 “生病”。它不是 “想不开”,更不是 “不够坚强”。 家属最该做的第一步,不是急着推 TA …

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素(不仅仅是年龄)——附科学自测方法 KellyOnTech
15 April

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因素(不仅仅是年龄)——附科学自测方法

人的大脑从什么年龄段开始“偷懒”? 先来个小测试:你觉得大脑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老? 答案:20多岁! 没错,就在你纠结“中午吃啥”的时候,你的大脑已经开始“衰退之旅”——神经元连接减少、记忆力逐渐“掉线”,甚至为未来的阿尔茨海默病埋下隐患。 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大风险因素是什么? 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不是年龄,而是大脑老化的速度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的数据,全球范围内,患有痴呆症的人数已超 5500 万。预计到 2050 年将飙升至 1.39 亿 。尤其当祖辈或家属中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时,由于携带致病基因,这类人未来患痴呆症症的风险会显著增高。 漫漫人生,能够常伴我们的始终是自己。但是,如果患上阿尔茨海默症,在晚年失去独立生活能力,那情何以堪? 不过,别担心: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约 40% 的大脑老化受生活方式影响,这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减缓大脑老化进程。也就是说如果能跟踪大脑随时间的老化情况,并衡量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有效延缓了大脑衰老。 如何判断你的大脑是否健康? 时钟绘制测试(Clock Drawing Test) 先来做一个小测试,叫做画钟测试(Clock Drawing Test),这个测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测试受试者的大脑的四大核心功能。画钟测试在80%的痴呆早期筛查中有效,且比单纯问卷更客观! 请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时钟,并完成以下任务: 测试原理:暗藏玄机的“时钟”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,其实综合评估了大脑的 4大核心功能: ✅ …